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题扬州禅智寺楼》。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节,红杏枝条从墙头探出,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春光的美好以及自然的勃勃生机。
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水乡。
一枝红杏出墙来,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无人问我之。
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
这句诗通过“红杏”来象征春天的勃发,杏花的红色与绿意勃勃的春天相呼应。杏树从墙头伸出,暗示着对外界世界的向往,也暗示着一种不拘一格的生命力。
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
这一句表现了杏树在水面上的倒影,柔美且疏离,水清浅而月光柔和,月下的杏花释放着一种淡雅的香气。这里描绘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美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也渗透着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。
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无人问我之”
这两句透出了诗人的孤独感。诗人在诗中隐含着自己的寂寞与心境,兄弟们都忙于外面的繁华,只有他独自感受到这些美好,心中却没有人来关心。
《题扬州禅智寺楼》是杜牧在扬州旅行时创作的诗。此诗在表现景色的同时,亦反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外界孤立的感慨。通过精美的自然景象,诗人把自己的孤寂之感与春天的勃勃生机进行对比,形成了深刻的情感表达。
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不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生动描写,更深层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。杜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,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,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